宁波财经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、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——浙江省宁波市,是一所以经济、管理学科为主,经、管、工、文、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。学校始建于2001年,2008年获批为普通本科高校,2015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示范高校,2016年获评“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”,2018年由原校名“宁波大红鹰学院”更名为“宁波财经学院”。
学校现有海曙校区、杭州湾校区、象山校区等3个校区,占地面积1700余亩,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;设有国际经济贸易学院、金融与信息学院、工商管理学院、财富管理学院、数字技术与工程学院、人文学院、艺术设计学院、象山影视学院、基础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成人继续教育学院、国际教育学院、公共文体部等教学单位,45个本科专业,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2万人;拥有教职工千余人,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3.8%,副高及以上教师占比30.2%,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51%,省151人才、省高校领军人才、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、省教学名师、市甬江人才工程、市领军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百余人。
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,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,省级新兴特色专业4个、优势重点专业7个。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,省级一流课程127门;省一流学科4个、市重点学科4个。近五年,获批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00项,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5项;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10项,21篇资政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。立项建设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1项,获得省、市教学成果奖24项,在校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获奖2790项,其中国家级和国际级竞赛获奖1400余项。
学校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及新产业、新业态发展需求,在“双创”价值引领下,深化产教融合,持续开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改革。与企业共建共管大宗商品商学院、长城商学院等10个现代产业学院或专业特色学院,不断完善“双院制”协同育人模式,获得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1个。在全国同类高校率先成立校企融合的实体创业学院,领先设立创业管理本科专业,创设商业模式实验室(BM-Lab)获评国家级和省级众创空间,构建多层次创业教育体系,形成专创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格局;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打造智慧学习新空间,持续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改革,深化课程内涵建设,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智能监测,促进教学有效度提升;持续开展星级教学优师评选,应用型教师认定,促进教师教学创新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提升,实施本科生全面导师制,各年级学生组成卷轴式纵向学业成长班,接受学业导师、领航导师等组建的导师团队指导,助力学生全面发展;实施卓越人才成长激励计划,设置个性化培养方案及荣誉学位,助飞学生成长成才。
学校不断凝练学科发展方向,打造高水平学科平台,积极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协同创新,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;面向区域中小企业及新兴产业发展需求,围绕大宗商品流通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、家族财富管理、金融大数据技术、文物保护与文物遗产、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、文化传播与视觉系统设计、影视制作与影视产业管理等研究领域,着力打造优势、特色学科。数字经济与开放经济融合创新研究基地、区域产业创新研究2个基地获批浙江省软科学研究基地,区域开放合作与自贸区研究基地等5个基地获批为宁波市第五轮社会科学研究基地,宁波市甬商文化研究中心获批为宁波市第一批重点文化研究基地;2022年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。
学校与国(境)外50余所高校及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;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、英国南威尔士大学、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法经济与管理大学、匈牙利科多拉尼·亚诺什大学、韩国东西大学、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、澳门城市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各类学分互认、短期交流项目;与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法经济与管理大学共建的“中国-斯洛伐克丝路学院”入选浙江省首批“一带一路‘丝路学院’”;与中东欧合作高校、机构共建了“斯洛伐克教育科研中心”、“宁波-中东欧大学生影视联盟”等;每年有数百名师生参与国(境)外交流生、交换生项目以及进修与访学活动;每年积极举办承办各级各类国际会议,国际科研合作模式和类型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。
面对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,学校将继续坚持“致良知、育实才、立善业”的办学理念,坚守“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首选大学”的办学理想,秉承“自信、专注”校训,持续深化内涵建设,力争早日建设成为领先的、有改革创新示范价值、特色鲜明的民办大学。
(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5月)
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公布2024年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计划的通知
推荐阅读:
浙江省2024年退役大学生士兵免试专升本招生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